藝文走廊 ✐2019-04-01

《聖經》是一本可詠讀的情書

─為紀念《和合本》百周年而寫─

殷穎

 

  書信是最溫柔的藝術,“情書”更是最美的書信,文字盪氣迴腸。情書,一般多指異性間的書信,但人的情感卻不僅限於男女愛情。情有多種:父母子女間的親情,弟兄姊妹間的手足情,朋友間的友情,同志同儕間的豪情等等;如寫成書信,皆為情書。情書,必有一共同點:真摯。它誠懇,不虛飾,不矯揉造作,不無病呻吟。它,不用贅詞,無須推敲,也不必引經據典。用最淺白的語言,表達最真摯的情感,便是最好的情書。
  談到男女間的情書,我們多半會想到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眉小扎。近代名人的情書,還有魯迅與許廣平的兩地書。前者是纏綿悱惻的愛情,後者雖不如周氏其他雜文之尖刻辛辣,鋒利如匕首,但冷言雋語也自成風格。歷代的名人尺牘多如牛毛,但真正可讀的,只有秋水軒尺牘雪鴻軒尺牘秋水軒文字經濟簡約,只三數語便能寫出純真友情,可一讀再讀,為書信中之極品。這些書信,都有不同程度的內涵與情感,讀之都會令人深有感觸。另有近代德國神學家潘霍華的獄中書簡,潘氏在納粹苦獄中,寫出了他由痛苦中提煉出來的感受與信仰,讀了使人動容。
  聖經,有人把它演繹為難懂的神學,有人把它當做歷史,有人從其中找到科學上的根據,有人把它當作文學研讀(今日在中國大陸有幾個大學,都設有聖經文學科),還有人把它變成符咒與密碼,林林總總,莫衷一是。其實,聖經只是一本情書:一本神用聖愛(Agape)寫給世人的家書。若要用幾句話來說明神的心意,就是:“神愛世人,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,叫一切信祂的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”(約翰福音3:16)。神愛世人,基督降世,信者得永生,此之謂聖經的“三綱”。如要以說故事的方式表達,則“新約路加福音”第十五章中“浪子的比喻”,足以顯示父親對浪子的疼愛。若要濃縮“新舊約全書”為一個字,正是那一個“愛”字。
  然而,神要向人類表達祂的聖愛,卻不容易;神要人接受祂的聖愛,則更困難。因神與人之間的距離太遙遠,甚至不可以道里計。首先,神是靈(約翰福音4:24),神是無所不在,卻無法讓人用感官直接感受到祂的存在。因此,神便必須以道成肉身的方式,居住在人們中間(約翰福音1:14),才能讓人體會,並表達出祂對人的情感。祂且為人的罪,在十字架上流血釘死,作為代贖,以具體表示神對人的愛。整本聖經,由“舊約”到“新約”,由預備到實現神愛的一系列進程,洋洋灑灑,以神的誡命,預言,作深入而詳細的闡述,並在祂選定的以色列民族歷史中,一步步地推進,直到基督藉童女馬利亞在人世間誕生,才讓神有形有體地進入人的生活,感受人所感受的,遭受人所遭受的,也嚐遍了人間的種種苦難。再一步步地走向各各他,用神自己的生命,用基督鮮紅的熱血,寫下祂對人的至情與至愛。然後再以復活的大能,為人類書寫下全新的生命。因此,一部聖經可以一字貫串:就是“愛”。
  好一個愛字了得!
  人們如擬以嚴肅敬虔的心情來讀聖經,可選擇去讀英文的雅各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)。若想用猶太拉比悲愴苦楚的聲調來誦讀,可以讀吳經熊以文言文譯註的聖詠譯義。但今天卻有一億多華人信徒使用和合本聖經宣讀他們的信仰。幾乎大多數華人信徒,仍被和合本聖經百年前的口語和韻調所影響而不自知。
  一封好的情書,無論是談男女情愛的,或天倫樂事的,娓娓道來,不僅可以閱讀,更可以朗誦。琅琅上口,所誦讀出來的味道,盪氣迴腸,會遠比默讀更能透露出它的原味,發揮出它文字以外的意象。而聖經便是這樣一本可以誦讀的情書。
  梁實秋在“散文的朗誦”一文中,先言“詩歌朗讀,有不可言傳的妙趣”,繼之也談到散文的朗誦,他說“文章不經朗誦,難以牢記在心”,並憶述朗誦賈誼過秦論的感受:“真是痛快淋漓,大氣磅礡,小時候背誦,到老不忘”。接着說:“古文八大家,沒有一篇精心傑構不是可以琅琅上口的。大抵好的文章,必定簡練,字斟句酌,期於至當。”,“散文不必排偶,然有時也自然有駢驪的句子,不必有一定的格律,然有時也自然有平仄的諧調和音韻的配合。使用文字到了純然的化境,詩與散文很難清楚的劃分界限。我們朗誦古文,有時也就如朗誦詩歌的腔調頗為相似。”
  梁氏認為不單古文可以朗誦,白話文也可朗誦:“白話文就是‘我手寫我口’,口裏怎麼說,筆下就怎麼寫,寫出的文字與說話並無二致。”
  梁實秋這一番關於文字可以朗誦的論述,使我聯想到聖經和合本一個最優越的長處,使這種文體可以延續百年而不衰。它不但在百年前,用當時的口語“我手寫我口”,當時的那些中文執筆者,並沒有被原文(希伯來,希臘,拉丁,亞蘭等文字)的思維羈絆,而是由西方傳教士以中文譯述,執筆者僅修飾中文用語,筆之於書。頗似大翻譯家林琴南的譯筆韻味,如此記述下來的和合本文體,有一種行雲流水的調子,文中夾雜了當時的一些北方方言,卻韻律天成,反成了和合本的特色。進而更成為教會的“屬靈的語言”,沿用至今。基督徒在一起“交通”時,非用此種語彙,便不能暢所欲言。今天眾多華人信徒在使用的和合本聖經,便如一股活水,湧流不息。
  和合本聖經自1919年出版迄今,歷經一個世紀,仍能在教會,信徒間流傳不衰,自有其特殊之處。在五四白話文剛剛萌芽的時代,胡適便讚揚過和合譯本,當代詩人與作家均認同和合本為一種優美的文體。如今白話文歷經百年,語文在各個年代中都有變遷,海峽兩岸的語彙,也有不少差異,但和合本聖經卻能跨越時空差異,在兩岸盛行,實在不可思議。和合本產生後,教會中陸續出現了許多不同的中譯本,但這許多譯本,都脫離不了和合本的影響,和合本雖略有些許在原文翻譯上的文詞差異,但總體來說,“瑕”不掩瑜。當今諸多譯本中,尚無一種譯本能取代和合本。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,是和合本把握了嚴復翻譯三原則中第二個原則:“達”。和合本的文體,讀來一氣呵成,全書貫通,雖經多位譯者執筆,仍能保持一定的文體與語氣。易言之,和合本能打通了全書的任督二脈,讀來毫無罣礙,宜於朗讀,適於背誦。如詩篇第二十三篇,大多數信徒都能背誦。約翰福音第三章第十六節的主旨,亦即聖經的三綱及主禱文,更已深植信徒心中,無可取代。羅馬書第八章後段,保羅所詠唱的“信徒必能得勝”的頌歌,更是氣勢澎湃,一句句將人的心意帶向高潮,跌盪起伏,躍上靈峰。此外,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愛篇,亦為神來之筆。而和合本部分經文,尤其詩篇,更已譜曲詠唱。新譯本雖已將許多不適應當代語文的字彙更新,用作查經的參考尚可,卻沒有任何一個不同譯本能取代和合本持久的魅力。
  和合本能經百年而常新,最主要的原因,便是和合本可以誦讀,可以詠唱;文中有一股活泉,一種氣韻,一項特殊的靈力,使信徒無法抗拒。具體說,便是有一份深情;這情感之能貫穿全書,正因聖經本身是一本至情的書。聖經所負荷的使命,是要將神愛世人的深情,充沛地傳達給祂所愛的人;而和合本完全符合此需求。它,不必典雅,無須高深,更不能咬文嚼字,只要平易地說便能讓人感動,任務自然達成。總而言之,和合本的款式,韻味,特徵,比其他譯本,更像一本可以詠讀的情書。

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

談天說地

金玉食糧議 ✍于中旻

點點心靈

我們社會病了嗎 ✍晨曉

寰宇古今

邁爾的曠野呼聲 ✍馮虛

寰宇古今

科學知趣:世上的鹽 ✍蘇美靈

寰宇古今

漫畫家豐子愷和葉淺予 ✍史直

談天說地

歲寒三友 ✍于中旻

藝文走廊

諺語ABC:Change one's spots 死性不改 ✍蘇美靈

藝文走廊

頌詩譯選:黑森林 ✍凌風 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