寰宇古今 ✐2019-05-15

和平奮鬥救中國

史述

 

  一個滿懷理想的青年人,其人無兵無勇,沒有科舉功名,沒有從政經歷;他只擷拾些西方的政治理論,在大眾傳播還未發達的時代,憑以宣教士的熱情,傳揚逆流的道理,喚醒沉沉的東方睡獅!想想看,這需要超過扛鼎之力,是要有負山之力。沒有希望。但作到了。可是他未曾想到的,是如何馴服那隻瘋狂的獅子!
  這比一般人更大的人,更聰明的人,是孫文(1866-1925)。


孫文
  孫文,乳名帝象。父達成。出生在廣東香山縣,是客家地區,所以他幼年心目中的偶像是洪秀全。
  1879年孫文13歲,去了夏威夷,那時,還是一個島國,先是被美國勢力威脅,繼淪為屬地。在那裏孫文依他的長兄孫眉。入Iolani學校,於1882年畢業,成績優異,通曉英文。
  1883年,其兄見他有皈信基督教傾向,遣孫文返香港,入拔萃書院。
  1884年,由宣教士喜嘉理施洗,受洗入基督教。取名“日新”;後來用諧音為“逸仙”。那年,孫與盧慕貞結婚。孫又轉入皇仁書院,繼續學習。畢業後,再去夏威夷。
  1886年,返香港。入John Kerr之博濟醫院習醫。
  1887年,轉入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, H.K. 畢業成績優異。學院教務長是英人康德黎。
  1891年,納妾陳粹芬。
  1892年,七月畢業。行醫於澳門鏡湖醫院。
  1894年,上李鴻章萬言書,條陳改革意見,經沈毓桂修正;孫然後攜書北上,呈李傅相。未獲李相面見或接納。再赴夏威夷。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,於Oahu立興中會,定志革命。

宋嘉澍
  這年,還發生了孫生命中一件大事—北上途中,在上海,結識了宋嘉澍(1863-1918),字耀如,就是“查理宋”;是一位基督徒企業家,曾留學美國大陸,熟悉美國歷史文化。宋比孫年齡大三歲。是他改正了孫想作“洪秀全第二”的觀念,要他效法華盛頓,使他轉變取法美國“國父”,漸通識了洋務。宋也成為他經濟的供應者,解決財務。更重要的是,宋也為孫安定了家務,進而影響國務。宋命長女藹齡,作孫的秘書;後來因其對“孫叔叔”日久生情,為其父警覺禁止;因為孫叔叔已有家室,又是基督徒,後來嫁孔祥熙。遂改派剛大學畢業的次女慶齡服務,想不到她奔日本,更快成為孫的六號夫人;可告慰者,是在孫崩逝後,慶齡能忠於孫之政治思想,作“同志繼續努力”。後來其三女美齡,也順次作民國強人蔣介石的夫人。
  1896年,倫敦蒙難。孫本想策反使館人員,竟被禁12天,本擬租船運返中國;孫密函託使館英國僕役致康德黎求救,新聞界紛起支援,英倫譁然,迫於形勢,清廷不得已釋放孫文。孫以此獲得“革命家”稱號。
  1897年,孫抵達日本,登岸時,即得在野人士重視,浪人樂於結交。“革命家”納妾日人淺田春。那年,完成“三民主義”思想體系。在日本時,由友人陪同入宿,旅社。友人代為登記日姓“中山”,孫接過筆,再書名為“樵”。全名是“中山樵Nakayama Kikori”。“中山”是姓,所以可稱“中山樣”或“中山先生”;但先生從來未曾自稱“孫中山”。
  1900年,孫策動惠州武裝起義,遭遇失敗。
  1903年,在夏威夷入三合會,湔任“堂主”。孫在美國大陸獲同道義氣接納,並經濟援助。是年,又娶日女大月薰(15歲),並育一女富美子。當時,日本極不尊重婦女人格,有以下女侍寢;浪人更以不蓄情婦為恥;不毆打情婦被視為缺乏男性氣概;以至戰後的首相,還公開作此類言論。所以當時的支那“革命家”有此行為,並不以為怪。
  1905年,孫組織同盟會,類似幫會形式。宋教仁及華興會領袖黃興等入盟,但黃興堅決反對效忠孫文個人的誓言。
  1909年,章炳麟(太炎)反孫,公開揭其罪狀。主要為其秘密接受日本外務省鉅款,作為離境條件;僅留2,000元,為民報出版用;私生活奢靡腐化;籲請黨眾改以黃興為領袖。黃興推辭不就。
  1911年,三月二十九日,黃花崗起義失敗,犧牲精英七十二人。十月十日,意想不到,竟因鐵路事件,導致武昌新軍起義。清廷起用袁世凱為總理大臣。袁使其北洋軍部屬逶迤不前;漸得全國多省響應,宣佈獨立。孫撰文於十月十四日,在倫敦每日紀事報報稱:“我們的最高理想,是藉聖經及西方教育,以改革中國。⋯”孫文經各省代表推舉,缺席當選臨時大總統。孫接獲賀電,匆忙乘輪返國,在南京就任。
  1912年,宣統三年,改元中華民國元年,通行陽曆。滿清幼帝溥儀遜位。孫退臨時大總統位,委政袁世凱。袁順利當選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。

宋教仁
  1913年,國民黨執行理事長宋教仁,運籌帷幄,使革命黨人被選成為國會議員多數黨。袁愛其英才,意圖以重金收買,被宋拒絕;後來宋竟被暗殺。袁被指為主使者。孫拒接納諫阻,不待法理查證,率爾舉兵討袁。因勢力懸殊,不及二月,即告失敗。徒使孫由創建民國偉大崇高之形象,竟爾淪為民國首位軍閥。衡量當時袁操政軍大權,司法也在掌握,以堂皇正統自居,其時未有暗殺紀錄;而袁愛才,極想收宋歸己用,寧有殺害之理?倒是國民黨自己陣營中,有個權力慾極強的陳其美,有上海青幫洪幫背景,曾首創窩裏鬥惡例,不顧大體,使用幫會卑劣暗殺同志手段,自立滬督;其人頗可能是合理的嫌疑人,一直有人揣想他是黑手。但孫不察。
  從此,兄弟鬩牆的英勇内鬥展開,延續歷時半世紀之久。

  孫屢經牽纏於軍閥鬥爭,而屢失敗,漸意志消沉,為滬上租界寓公,無異於過氣政客,從事著述。後來在廣州組織非常國會,成立軍政府,因仰賴周旋於軍閥之間,尋求支援,都不能有所作為,也難以持久。孫向美國方面籌集資本,以圖再起;苦無正當目標和實力,而少有成績;又因不具有可見的前途,也就不是好的投資對象,頗受冷落。
  1917年,俄國革命成功。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成立。但西方大國拒絕承認其政府;西伯利亞的白俄有組織的反抗行動,仍在持續,且獲美國援助。1919年,第三國際於莫斯科成立。
  1920年,九月二十七日,俄國工農政府聲明放棄在華的一切特權。不過,他們眼中的合作對象,是正統而具有實力的北洋政府。
  1922年,蘇聯正式建立。尋覓在華代理人過程中,並不受北洋政府歡迎;因而就着眼南方。先是越飛找上了孫逸仙。孫一直目注遠方,尋求心中已經有的;以自己的理想,作為美國人的理想,卻不知心目中可為奧援的實用主義者,並無意作施主,也不認識同志,只看現金價值,決定投資對象。不過,孫文曾發表的言論說:“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,也就是共產主義。”弦外之音隨“南風不競”北飄,居然引起正在尋找“同志”者的共鳴。想不到比鄰的蘇俄惠然下顧,找上門來。蘇聯全權代表特使是外交部副部長越飛(Adolf Abramovich Joffe, 1883-1927)在上海晤見孫文。


越飛
  其實,越飛在此之先,是以北京的正統政府為對象,也與當時的外交部長顧維鈞博士談判無結果。繼而訪西方看為實力平領袖的吳佩孚,也為吳所拒絕。原因是在蒙古駐軍,及東北鐵路等問題,難以達成協議。然後,找到了孫文。孫既沒有政府,也沒有外交部長;外蒙北滿都遠不可及,就顯得慷慨;隨即於1923年一月,達成“孫文越飛共同宣言”。此為政府與外國個人間之共識,少有先例,孫的有以為是其一大成功,決心“以蘇聯為師”的路線,實在也關係中國此後歷史發展。
  宣言内容大意:一、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及蘇維埃制度,因社會背景不同,不能全適用於中國。此項見解,得越飛同意,且以為中國最重要最迫急之問題乃在成功統一,與國家的完全獨立。越飛並保證,此項將得到蘇聯國民真摯熱烈之同情,和可靠的援助,以完成此大業。二、在孫要求下,越飛重申1920年九月二十七日蘇聯對中國通牒中所述原則。越飛宣稱﹕其政府準備在此基礎上,開始進行兩國政府間之協商。三、關於中東鐵路問題,只能於雙方會議,始可協議圓滿解決。孫以為應依目前實際情況下,在管理上達成合作。彼此基於一無成見,並不影響雙方權益下協商暫時改組。同時,孫以為此點應與張作霖將軍商洽。四、越飛鄭重宣告:蘇聯現政府,決無,亦從無在外蒙實施帝國主義政策的意圖,亦無使其脫離中國之目的。孫完全滿意此點。因此,孫以為蘇俄軍隊不必立即由蒙古撤退;為中國實際利害與必要,北京現政府庸弱無能,無力防止因此造成真空,白俄反對赤俄之陰謀與後果,釀成較目下更嚴重之局面。越飛與孫文珍重道別。越飛是猶太裔,因涉托派,於1927年在醫院自殺。

鮑羅廷
  孫文迫不及待,欣然決定聯俄容共政策。因孫自喻為即將滅頂之人,“在洶湧水流中獲救命稻草。”恰切的指及時到手的蘇援。孫捲土重來廣州,蘇聯派遣鮑羅廷(Mikhail Markovich Borodin, 1884-1951)為代表,大量援助孫政府,顧問團五十餘人,包括各式大炮,機槍,槍彈及所有軍需品,及250餘萬盧布。孫於十月六日,任鮑羅廷為“組織訓練員”,並負責指導改組國民黨;因為那時的黨散漫無組織結構,乏紀律,甚至不知道黨員確數;而且沒有適合的綱領。孫委鮑為總顧問;遇孫缺席時代理出席。鮑依據蘇聯模式,重新建黨。又聯絡貸款,開辦中央銀行。孫氏夫婦與鮑氏夫婦,居處相近,親如家庭;還有宋子文,陳友仁等,彼此交談均用英文。因鮑不能通曉中文,派給他兩名翻譯,一為中共的張太雷,一為胡志明。以此鮑不僅是“鮑叔”,後來還被稱為“亞父”。起初有洋人問孫,其人為誰;孫得意的回答:“他是我的拉法葉!”因鮑年輕,是比擬當年美國國父華盛頓身邊的法國從子Lafayette。不過,拉法葉還有軍事的一邊,蘇聯派内戰時名將英勇長勝的加倫將軍(Vasily Blyukher, 1890-1938,化名Galen)率代表團百餘人,負責指導軍事。鮑提拔蔣介石(中正),因他無完整軍事教育,差派他赴俄,考察學習軍事四個月,歸國後,籌備建立黃埔軍校。其影響力的另一成就,是與馮玉祥(1882-1948)的友誼;鮑爭取馮加入國民黨。蔣介石後來利用幫會方式,以馮作為義結金蘭的“盟兄”;使内戰發生有利轉變,位至一級上將,副委員長。


馮玉祥

蔣介石

  1924年,中國國民黨在廣州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。孫文親撰“大會宣言”,立定“聯俄,容共,扶助農工”的政策;此基本原則鄭重載於其遺囑,後來國民黨以至政府機構學校,每週一“紀念週會”中念誦如儀。會後孫北上入京,主張協調各方,召開國民會議。黃埔軍校在廣州開學。孫文留胡漢民代理大元帥職;自己率國民黨精英汪精衛,鄧演達,宋子文等,並鮑羅廷夫婦同行。其時,國民黨中有人想把“容共”化“溶共”,只是無人有此智慧與政治藝術,以至總理屍骨未寒,中國統一目標未竟,同志目光短淺,胸襟狹隘,罔顧國事前途,造成左右派的分裂。
  1925年,三月十二日,孫在北京逝世。病革時,夫人宋慶齡十分悲痛不忍面對;鮑羅廷(孫時常寫作“鮑羅庭”)真如家庭中人,陪侍病榻旁。孫的遺囑共有三份—其一為汪精衛擬就,經孫同意,由宋慶齡扶其手簽字的“總理遺囑”,其中“以平等待我之民族”所指不言可喻;其一為給家人的簡單遺囑;另一為給共產國際的。孫最後留的話是要汪精衛,何香凝等人要“師事鮑顧問”。孫最後斷續說:“和平,奮鬥,救中國!”微弱的聲音,似期望,似明悟,也似是預言;只是聽的人不多。
  一代革命先行者,就如此離開了世界。
  在孫崩逝以後,蔣介石還恭順的說:“總理逝世了,還有鮑顧問領導我們!”表示其對鮑尊崇。不過債主在欠債者眼中,總不會是英雄。
  1926年,七月九日,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,南北軍閥交戰。南方號稱十萬,分為八個軍,由蔣為總司令,領黃埔學生為骨幹的第一軍;雖有俄式精良武器,但缺乏統帥大兵團作戰的將領,實在賴加倫將軍運籌帷幄,制定戰略。加倫主張集中優勢兵力,突破一點,而迅速運動擴展。據說,此戰略為當時隨列的黃埔學生林彪效法,以成為解放軍名將,在内戰中制勝。當時國民革命軍最出色的軍事家白崇禧,認識並欣賞加倫將軍,說他“受高等教育,待人和善,學問淵博⋯胸懷寬大,對於別人是否采納其意見,並不在意。”但他以理服人,他真誠坦白,最後得人欽佩,樂於遵行。這種超越常人的品格,以外籍顧問,而不頤指氣使,身處一批桀驁不馴的軍閥將領中間,竟然能得敬愛接受,誠屬不易。在他領導之下,提供戰略指導,還造就了些大軍頭,不僅使戰爭勝利,並對以後的中國政局,有深遠的影響。也許,加倫最大的成就,是在背後創造了蔣介石北伐的神話;可惜,蔣自壞長城,讓加倫離去,而蔣的勝利也就終止了。後來,雖然有白崇禧等戰略家可用,但不足與加倫比較;而且形勢不同,總是難得深信專任;最大的困難是源出幫會觀念,和狹隘的“嫡系”思想。有人就指出:後來有個“形貌猥瑣,心機陰沉”的小人(意指陳誠),排斥異己,只知逢迎效忠主子,不相信別人,以天下為私作風理政處事,終於鑄成落敗。這是後見之明。
  1927年,汪精衛派在武漢立政府;國民革命軍克服南京,蔣在南京立政府,形成寧漢分裂。國民黨右派由排斥異己,實行清黨。在上海,發生四一八事件,青幫洪幫分子和軍隊,屠殺共黨和工人糾察隊,結果許多人蒙難。曾為眾人仰仗的鮑顧問,被列入通緝,狼狽化裝逃逸,藉馮玉祥暗助,間道取内蒙返蘇。加倫幸免於難,由海道回國。蔣以退為進,宣布下野。後來非公莫屬。蔣中正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。
  1928年,寧漢合倂,南京宣布以蔣中正,馮玉祥,閻錫山,李宗仁,分任第一,二,三,四集團軍總司令,以蔣為統帥,繼續北伐。蔣中正為國民政府主席。張作霖通電南北停戰,退返東北,在皇姑屯被日本炸死。繼承“東北王”大位的青年張學良,擁有飛機二百餘架,陸軍四十餘萬,並有海軍及軍官學校,實力雄厚,凌駕馮閻李,可與蔣分庭抗禮;居然深明大體,不顧日本壓力,及内部高級將領的勸阻,宣布和平易幟,把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幟,換成青天白日滿地紅旗,全國統一,舉國歡騰。

  1931年,國民黨元老立法院長胡漢民,眼見晚輩跋扈,群小當道,國事日非,心灰意冷,辭去本兼各職,居家“奉命養病”。日本關東軍在東北滋事,造成九一八事變爆發,迅即佔領瀋陽。張學良接受不抵抗政策,天真的希望避免衝突,待國聯裁判,退出東北,順從蔣“盟兄”安排。他以“副總司令”的身分,奉行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方略,將其軍隊從東北轉移西北,受命進行繼續剿匪。其時,中共的工農紅軍,經過從江西五次被圍剿失敗,經過“二萬五千里長征”,在陝北落腳休整,成殘餘星火。


張學良
  1936年,張學良的東北軍,和楊虎城的西北軍,眼見當局不圖抗日,提倡“攘外必先安内”,只驅使他們的“雜牌”和共軍耗鬥,以期兩敗俱傷。張楊識透了此陰謀,趁蔣率人至西安視察軍務,督促其加緊剿共,甘冒劫持統帥之大不韙,迫蔣允其北上抗戰,收復東北家鄉。史稱“兵諫”又叫“西安事變”。經宋美齡,宋子文,端納等人斡旋;周恩來亦勸勿殺蔣,並奉史達林命令,給予蔣安全;助其改圖,領導團結抗日。獲蔣口頭承諾,不立文書,以“人格擔保”,聯共抗日。嗣於二十四日,蔣重獲自由。張學良天真,而跡近荒唐的相信小說所謂“江湖義氣”,執意親送蔣返南京,以表示悔罪之誠。到了南京,就被拘禁,經過宋美齡等力爭得免死,受軍法審判,定為有罪,判處有期徒刑十年;得蔣“寬赦”,改為“從嚴管教”(軟禁);後來在國府潰逃臺灣時,仍過“山中無曆日”的無鐐(無聊)生活到老。楊虎城則被迫“出國考察”,難忘故國,歸來被囚轉遷重慶,至蔣撤退大陸前,將其全家老幼暗地殺害,斬草除根。至於“悲劇英雄”張學良,則天佑善良,是唯一風雲人物,見證了朝代更替,進入新世紀;於2001年,以百歲晉一的高齡,在世界中心夏威夷崩逝。
  1937年,盧溝橋事變發生。舉國激憤,發起抗日戰爭;陝甘寧邊區蘇維埃政權及共軍,趁時號召北上抗日,人民也自動發起抵抗行動。政府只得發布全國聯合陣線,號召國人共赴國難;共軍亦納入編制,為“第八路軍”,獲簡稱“八路”,一直沿用,後來改“第十八集團軍”。
  無論如何,到1938年,日軍侵攻如秋風掃落葉,勢莫能禦,蔣秋風而思良將,向史達林要求再差加倫將軍來救苦救難;可惜,在蘇聯五大元帥之首,朱可夫元帥所敬重的英雄加倫元帥,已經蒙誣被整肅,含冤死在西伯利亞集中營。
  1939年,汪精衛盱衡中日國勢強弱,一向稱“低調俱樂部”,不同意徒唱高調,不能出一謀,又無意團結的人士。至此,見當政者屢屢敗退,國家前途無望,救國無門,一代英才,以“橫刀成一快,莫負少年頭”壯志名世,不曾血灑燕市,竟然開府南都;先憤然脫隊出走,到達越南。蔣派特務暗殺未遂;汪繼而於1940年,在南京另立其中華民國政府,以謀求和平為名,尊奉國民黨先總理孫文為“國父”,以正統自居。
  在歐洲,德國納粹黨希特勒成為領袖,初時效法意大利的墨索里尼;後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,裝作威風,專制獨裁,悍然凌駕國人之上;並利用宗教,儼然自封為神。然以其“成功”伸張國家主義,倡導種族優越,贏得不少世界的私淑弟子。此際日軍在華,所向無敵,士氣低沉。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,指導戰略思想。惜國共合作,貌合神離,合而不作;廣袤國土淪喪,政府窮蹙一隅。德,意,日軸心形成,前景愈為黯淡。
  1941年,新四軍以“抗命”被國軍討伐圍殲。德國侵入蘇聯。十二月八日,日本空軍偷襲珍珠港,美國對日宣戰。中國政府對軸心國宣戰。美國任麥克阿瑟為遠東盟軍總司令。蔣委員長為中國戰區(含中南半島)的統帥。陳納德(Claire Lee Chennault, 1893-1958)組織志願航空隊,幫助國軍作戰。美國並派史迪威將軍(Joseph Warren Stilwell, 1883-1946)為中國戰區參謀長,監督蔣委員長接受並有效使用美國供應物資。中國首次接受美國裝備和訓練,派遣遠征軍十萬,進入緬甸作戰。時至1942年,因指揮不當失利,英軍不戰而倉皇敗退;中國參戰軍隊,則因史與蔣雙重指揮,缺乏聯絡,被日軍擊敗;蔣堅持六萬多軍隊,經野入山撤退歸國,大部病死餓死於途中。只有兩師退入印度整訓,獲得再生之力。同年,中,美,英,蘇等26國,簽訂聯合宣言。
  1943年,蔣宋美齡訪問美國,獲邀在國會參眾兩院演說,甚為成功,得朝野歡迎。繼而美英軍在北非獲得勝利。中,美,英三國領袖舉行開羅會議,決定戰後臺灣,東北歸還中國。丘吉爾並試圖建議琉球亦歸中國;但蔣似乎缺乏瞭解,不表示有興趣,故仍由日本管轄。
  1944年,撤入印度的孫立人等將領率領的軍隊,經過整訓,由印度反攻入緬,節節勝利,佔領緬北地區;中國第二次遠征軍,則由雲南再度入緬會師,滇緬公路開通。此路稱“史迪威公路”,以輸送美援物資進入中國。史迪威因與蔣性格不合,意見衝突,在蔣堅持下,被美國政府召回。臨行表明:“以未能與朱德並肩作戰為遺憾。”無論如何,歷史沒有“如果”;也不會為少數人的理想而改變;史實是“歷史是得勝者寫的”。他只得抱憾歸國。美國總統找到了一個曾在中國服務多年,了解如何同東方人打交道的人選,魏德邁(Albert C. Wedemeyer, 1897-1989)接替其職務。
  中美對於參謀長職權認識不同,中國軍閥缺乏對西方文化的了解,一向以參謀長為幕僚長,甚至可有可無,並不執掌直接指揮;美國,蘇聯,及一些西方國家,則以參謀長為指揮官。此或有增傳通困難。
  與加倫將軍比較,加倫將軍為卓越之軍事家,有統帥大部隊作戰之實際經歷;而善於處人統軍。史迪威或有才具,能與部伍相處;但沒有充足統軍經驗,尤不熟悉與“四強之一”的最高領袖交往藝術,此類不愉快之事件,自然在所難免。坦誠而固執的“四星營長”與“五星營長”,旗鼓相當,針鋒相對;只緣缺少一星,中國是少不得的盟國;“四星營長”空懷抱負,至終“負傷”回國;任太平洋美國第十軍司令,不久逝世。
  1945年,六月二十六日,舊金山會議通過聯合國憲章。主張人類的平等,尊嚴與價值,人民享有“信仰自由,言論自由,不虞匱乏之自由,免於恐懼之自由。其時,歐洲德國已經投降;在亞洲,美國海軍對日作戰逐步勝利,空軍轟炸日本各島,於八月六日,九日,原子彈分別轟炸廣島,長崎,造成平民慘重傷亡;蘇聯則出兵攻擊“滿洲國”。八月十五日,日本裕仁天皇下詔“終戰”,盟國則稱為日本接受“波茨坦宣言”無條件投降。中國亦列為戰勝國。
  同年,九月二日,太平洋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,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艦上代表盟國受降,並佔領日本。毛澤東應蔣介石三度邀請,經美國大使保證安全,並專程至延安陪同飛重慶。一夜宿山上蔣邸,繼遷居張治中“林園”。國共協商國是,謀求和平。毛以其1936年舊作“沁園春.雪”一闕,書贈舊識詩會主席柳亞子:


沁園春.雪

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
望長城内外惟餘茫茫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
山舞銀蛇 原驅臘象 欲與天公共比高
須晴日看 紅裝素裹分外妖嬈
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
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
成吉思汗一代天驕 只識彎弓射大雕
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

  十月十日,國共雙方共同簽署“雙十協定”,毛等飛返延安。雖然簽當國慶吉日,協定從起初就無人信其實際約束力;接着來的是烽煙遍地,生民塗炭。當權者發出“再戰八年”的豪語(河南省參議會電文),無奈民心厭戰,難有此豪情雅興。
  1946年,美國協助調停國共衝突,宣告失敗。國共之間的軍事衝突,逐步擴大,形成全面内戰。政府“通緝毛匪澤東”。
  1948年,政府宣布刊憲。在南京召開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,四月,蔣中正當選為總統,李宗仁為副總統。同年,東北局勢惡化;年底,國軍在遼瀋會戰潰敗。東北完全解放。
  1949年,一月二十一日,蔣總統下野,不能行使總統職權,仍為國民黨總裁;李宗仁代理總統(非依憲法繼任)。天津被攻陷;北平和平解放。淮海戰役(又稱徐蚌會戰)以國軍潰敗結束。至是,遼瀋,平津,淮海三大戰役,在半年内結束。百萬共軍渡江。四月二十三日,南京失陷。距總統副總統就職,還不到一週年,難兵難民就潰逃到臺灣。“毛匪”作“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”七言律詩一首志盛。後來,此詩被銘刻於南京長江大橋上,看來有人想其汨沒,也難以如願了。

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
虎踞龍蟠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
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
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

  同年,渡江匪軍繼續南進,政府兵敗如山倒,全國大部分地區解放。九月,中共及民主人士,在北平召開政治協商會議。十月一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。毛澤東為主席,宋慶齡等人為副主席。
  1950年,三月一日,蔣總統復行視事。五月,國軍撤離海南島,舟山群島。六月二十五日,北朝南韓戰爭爆發。在美國主導下,聯合國對朝鮮進行軍事制裁。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,執行大陸與臺灣的中立化(協防臺灣)。蔣則秘密承諾:臺灣政治用吳國楨,軍事委孫立人,不反攻大陸。臺灣轉危為安,兩岸國共雙方從此無主要軍衝突。
  1954年,美國艾森豪總統令海軍第七艦隊阻止中共攻臺。繼更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。臺灣在美國軍事經濟援助下,呈現太平景象。當政者故態復萌,去除孫吳英才(二人),自壞長城;繼則陰謀反攻大陸。事為美方破獲,關係一度鬧得相當緊張。大陸發展原子彈後,1965年,蔣接見美國記者,自告奮勇:美國若提供原子彈,我們可以投在其核子基地。毛則機智的說:我太愛臺灣人民了,原子彈絕不用於臺灣!怨積難解,非僅言語。
  國事底定以後,毛主席君臨天下。1955年,觀看大海浪濤洶湧,觸發對往事的感慨,填“浪淘沙.秦皇島”詞一闕:

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
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
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
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
蕭瑟秋風今又是
換了人間

  “換了人間”。二間的人更換了。
  1955年,蔣總統摒斥“兩個中國”方案。表明其對海峽兩岸局勢與觀點,不放棄其反攻大陸,再博一把,武力統一的願望。   時間又再過了二十年,1975年四月五日,歷經五任總統的蔣中正,崩逝海嵎,高齡八十八歲。時間夠長了,反攻大陸的宏願仍未得完成,已經走到了人生盡頭。按照他的遺囑,棺柩暫厝臺灣慈湖邊,供人瞻仰,等待歸葬大陸。
  1976年,九月九日,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崩逝。得年八十二歲。他始終拒絕接受兩個中國。至此,“聯合政府”的理論無從實現,“天無二日”的口號也難堅持。兩大偉人思想由矛盾而統一。
  智者有話說:“得天下有道,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;得其民有道,得其心,斯得民矣;得其心有道,所欲,與之聚之,所惡,勿施爾也。”簡單說,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(孟子.離婁)。和平統一是人民的盼望。

贅語

  十九世紀晚,清廷自鴉片戰爭後,窳敗畢露,列強環伺,陷於次殖民地地位,國勢阽危。不過,一般庶民,還是過着太平日子,比起後來的情形可好得多了。他們說:“繳納錢糧不怕官,孝敬父母不怕天!”滿清腐敗,喪權辱國,落不到老百姓頭上,似乎不干他們事,真滿足其過的是享“清福”的生活—大清帝國的福;如果沒有自然災害,說甚“水深火熱民不聊生”,對一般人民無異於神話!莫怪他們不知道“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”;因為教育不普及,大眾傳播不發達,他們只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,沒有時間關心國事,少有人願意顛覆倫理社會,更夢想不到革命,造反!
  中國歷史的群眾叛亂,只有填飽胃受到威脅,才會有飯碗爭奪戰。因此,有興趣於革命運動的,只有兩類人:一是知識分子,一是流氓。但僱傭人手,購買兵器,明顯的需要經濟支持;因此,有賴商人幕後資助,時或接受他們的支配,視同投資政治。不過,這種以利而合,不容易持久,極難遇到像查理宋那樣有基督教信仰,以奉獻心志,以至不惜毀家紓黨的有心人。中華民國建立以後,半個世紀軍閥攻伐,是人民的噩夢;不論誰輸誰贏,老百姓是確定的輸家!
  問題的中心,在於心中的問題。
  崇尚自然的哲人,以為“天道運而無所積,故萬物成;帝道運而無所積,故天下歸;聖道運而無所積,故海内服。⋯聖人之心,靜乎天地之鑑也,萬物之鏡也。⋯天地之平,而道德之至。⋯以此處上,帝王天子之德也。以此處下,玄聖素王之道也。”(莊子.天道)這是觀察自然得出的睿智結論:順應運行變化,而不私積拘執;持守和平靜明,而以處事待人。可惜,近代中國當政的人物,難見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的人,即使不搜刮民財,也抱持“朕即天下”的態度,沒有“王以民為天”的襟懷。所以,君子與小人相處得相爭,小人與小人相處得相爭,惟君子與君子相處可以協和為國。緬懷左宗棠挽曾國藩的名世聯語:

謀國之忠,知人之明,自愧不如元輔
同心若金,攻錯若石,相期無負平生

  可惜,如此襟懷以後半世紀還未再現;也許,惟有朱毛和周公差堪相比吧!中國多年不必要的爭亂,沒有和平,是可憐的事。有看官評近代的新軍閥,甚麼都有,無天理,有地盤;有錢有兵,不仁不義;立約是為了毀約,盟誓是為了背誓。難怪人民以吳佩孚為“現代武聖”,以其品格高尚,雖敗猶榮。另有其人以效法劉關張結拜金蘭為手段,實在卻學通俗小說七俠五義中的“黑妖狐”智化,口中起誓,腳下畫“不”字。誰若天真不看他腳下行的路線,當以為真,就大上其當了。至於溫良恭儉讓,仁義禮智信,早就被判定為過時的日曆,隨着改夏曆為陽曆那天終止流行了!

在何處有嫉妒,分爭,就在何處有擾亂,和各樣的壞事。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,先是清潔,後是和平,溫良柔順,滿有憐憫,多結善果,沒有偏見,沒有假冒。並且使人和平的,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。(雅各書3:16-18)

  當然,這是基督徒的教訓。美國的民主思想,是以清教徒的傳統為基礎,要作“造在山上的城”;這種人即使能在中國找到,也難免成為“圓鑿方枘”,不服水土。其實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,就是儒家社會主義,其最終目標,是由小康進而為大同。基督教的盼望,是地上的國成為基督的國度。惟望那時候快臨到,人民長久願望得以達成,以基督為中心,愛的國度實現,得着永遠榮耀的基業。

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

談天說地

東亞復榮圈 ✍于中旻

談天說地

彩虹 ✍于中旻

藝文走廊

善用剃刀 ✍凌風

談天說地

社會主義資本家—子貢 ✍亞谷

談天說地

人權與政權 ✍于中旻

捕光捉影

捕光捉影:比薩印象 ✍郭端

點點心靈

慈母手中線 ✍余卓雄

書香陣陣

讀書樂:道在童書 ✍亞谷

寰宇古今

艾森豪的故居和生平 ✍史直

藝文走廊

善用剃刀 ✍凌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