寰宇古今 ✐2020-08-01

失弓得弓

史述

 

荊人有遺弓者,而不肯索。曰:“荊人遺之,荊人得之,又何索焉?”孔子聞之曰:“去其荊而可矣。”老聃聞之曰:“去其人而可矣。”故老聃則至公矣。… 天無私覆也,地無私載也,日月無私燭也,四時無私行也。(呂氏春秋孟春紀.貴公;去私)

  有一個楚國的士人,丟失了他的弓,卻不肯去找—問他的理由,答是:“楚人失去了弓,拾得的也是楚人,何必去尋去找呢!”孔子知道了說:“如果去掉不提那個‘楚’字會好些。”意思:人失弓,人得弓。老子說:“可以再去‘人’字。”成簡單的:失弓,得弓。就更為淡然。也許,該想到最好是根本從來沒有弓。
  煩惱由“私”開始。有私,就有執,才患得患失。公,好過執弓。弓不過是工具,不是目的。那麼,執意找弓作甚?有目的,比有工具重要。
  可人就是那麼看不開。吳敬梓(1701-1754)的儒林外史,說的就是科舉求功名的煩惱。那麼多的人物,誤入歧途;那麼多的人物,費盡心情!


吳敬梓

人生南北多歧路
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
百代興亡朝復暮
江風吹倒前朝樹
功名富貴無憑據
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
濁酒三杯沉醉去
水流花謝知何處

  吳敬梓的“儒林”鬧劇中,有人屢試不中,寖然老矣,還是落第,要撞墻了結殘生,患失;也有辛辛苦苦考中,卻喜歡得瘋了,患得。外史仿佛是診斷,舉列的是病例。這樣的人真多的是。他們把科舉為目標,為登仕途,不是真想用世。“中”,“不中”,始於有弓。有弓無“的”,還談些甚麼?聽來像是很玄妙吧?

  左宗棠示子孝威書說:

所貴讀書者,為能明白事理,學作聖賢,不在科名一路。如是品端學優之君子,即不得科第,亦自尊貴。若徒然寫一筆時派字,作幾句工緻詩,摹幾篇時下八股,騙一個秀才,舉人,進士,翰林,究竟是甚麼人物!爾父二十七歲以後,即不赴會試,祇想讀書課以綿世澤,守此耕讀家風,作一箇好人,留些榜樣與後輩看而已。

  左公的話,聽起來耳熟吧?只是今代人科舉已經廢了,換作學士,碩士,博士,還是全在意“科名一路”,並不是想讀書明理,作人作事。
  約在廢科舉的那段時間,弓箭也不流行了。就把那叫作進步吧!不知道為了甚麼,赴考叫作“趕考”,增加了一分緊張感;只不過“趕”的生活不同了。就說有人趕得緊,失弓得弓,變成“失槍得槍”—不幸,一人考試不中;不幸,多人“中”了槍!諷刺劇變成了悲劇。不僅如此,更危險的是,舉國有太多人“無的放矢”,或說無的放槍,如何活得下去!

  美國已故甘迺迪總統(John F. Kennedy, 1917-1963),在其就任演說中告誡國人:“不要問國家為你們作甚麼,要問你們能為國家作甚麼!”這是決定人生目的的問題。
  中國舊政府時代,出國留學的精英,特別是學理工的,學成後很少考慮回國服務的。那些人說:“回國等於自殺,因為沒有發展的機會!”到新政府建立了,更多的精英紛紛回國,他們說:“國家需要我們!”他們回國幫助祖國發展,因為有心貢獻,所以促成中國急速進步,對於國計民生極有裨益。

  耶穌在世事奉的時候,有很多群眾擁擠跟隨,聽祂講道。有的還努力作“前面的弟兄”,希望在神的國裏能弄個好位置。有的只是為了“吃餅得飽”;可惜,就是沒人想到為主作些甚麼。可惜,現在的情況也差不多。有的着心“進修”;可既不為進德,也不求修身—只打算盤作進步其緊張的節目,當作是過橋,或是想更上一層樓,以求成功穿上特別服裝的階級。今天的世代,許多人在搞科技,科技進步了,仍然不免迷失生活的目的,天下“氓之蚩蚩”,豈不是可哀!
  耶穌給世人指引:“眼睛就是身上的燈—你的眼睛若瞭亮,全身就光明。…所以我告訴你們,不要為生命憂慮…你們要先求祂[神]的國和祂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”(馬太福音6:22-33)
  正確的生活,是有目的的生活,否則連“正確”都說不上。欲求生活正確,必先眼睛正確—瞭亮就是單一;必先除去焦慮;才可以尋求“神的國和神的義”;你看得見的這些東西,都要加給你們了!
  祝我們都有正確的生活方式,循主正確的道路,達成目的—榮耀神,並以神為樂。阿們。

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

談天說地

金玉食糧議 ✍于中旻

談天說地

林肯軼事 ✍于中旻

談天說地

一個父親的祈禱 ✍于中旻

寰宇古今

凱柏傳(中) ✍史述

點點心靈

樂人之樂 ✍余卓雄

寰宇古今

西非女王司馬莉 ✍史述

寰宇古今

十字軍 ✍史述

點點心靈

山居偶訪 ✍吟螢

談天說地

無中生有 ✍余卓雄

談天說地

中文譯經紀事:一定的號聲 ✍于中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