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天說地 ✐2025-10-28

敢反獨裁首領的華娜拉

于中旻

 

惡人雖無人追趕也逃跑;
義人卻膽壯像獅子。
違棄律法的誇獎惡人;
遵守律法的卻與惡人相爭。(箴言28:1,4)

  希特勒作為納粹德國領袖,以世界霸主自居;他當權的年日,一意孤行,在所有民主國家權要面前,從來不知道屈服,讓步。不過,就在他權勢如日正中天的1938年,卻為一名弱女子破例了。
  華娜拉(Nora Waln, 1895-1964)於1895年六月四日,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格蘭平山(Grampian Hills),是一個公誼會(Quaker)家庭。她進入斯沃斯莫爾(Swarthmore College)大學,該在1919年班畢業,但因為公誼會注重慈善服務,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外救濟工作,寧肯失去畢業的機會。1918年,娜拉隨法國救護車,在敘利亞服務。
  歐洲的戰爭結束後,1920年,她訪問中國,在那裏,與一林姓家庭建立了持久的友誼,繼續住了十二年。在中國期間,遇到了一個英國人,敖蘭希爾(George Edward Osland-Hill, c.1884-1958),因為當時中國的郵政由英國人主持,所以他在郵局任高級職員,年紀比她大十一歲,娜拉稱他為“泰德”(Ted),異地相識,相愛而於1922年結婚。
  娜拉在華的那段時間,經歷中國的混亂和苦難,為文報道遙遠的神秘國度;改朝換代的陣痛,軍閥的割據,列強的侵凌,報道孫中山想望“以平等待我之民族”的領袖列寧,意圖使中國成為蘇聯共和國之一,也見證日本進佔東北,並滿洲國的產生。她了解中國的文化,習俗和道德觀,感受到這個飽受侵凌的老弱國家的脈搏,抽搐和流血。
  1934年,泰德退休了,因他一生愛音樂,為了達成他學習音樂的心願,先入倫敦Royal College of Music,又去法國住了一年半,繼去德國再學音樂。娜拉不太願意,最後接受了丈夫的決定。因此,他們移居德國一直住到1938年。她寫了一本書,寄到英國,要在那裏出版。但文中有對納粹不滿的地方,被郵檢發現而沒收。納粹告訴她,如果他肯改寫,為納粹說說好話,就可讓她出版;她是公誼會信徒,堅持必須凡事誠實的原則,“是就說是,不是就說不是”,斷然拒絕說:寧可犧牲生命,但不能犧牲真理。
  不過,她未至犧牲生命,獲允離開德國,書稿卻不准帶出去;她憑記憶重新寫過,成為1939年出版的Reaching for the Stars,竟然成為世界第二暢銷書,後來在美國出版,名為即將來臨的風暴,在德國領袖所著語無倫次的暢銷書我的奮鬥Mein Kampf)之先,使人識破納粹的謊言,不要對其保持幻想,有助世人認識納粹真相。書中敘述其如何發展,批評納粹,並預言其將為害世界;但她說,德國是如此優秀文化的國家,人民有理性,希特勒和納粹必不能長久控制。這揭露納粹政權的書,自然惹動他們的忿怒,竟然囚禁她的親友,以為報復。華娜拉本於公誼會仁慈服務的傳統,無法坐視別人無辜為自己受苦,寧可自投網羅,去了德國,挺身而出,表示書是她自己寫的,應該為其內容和任何後果負責,甘願自己進入監獄,以代替無辜的親友。不過,納粹不願監禁中立國美國的公民,兼因她已經頗為有名,如果她因寫作說真話,因而連累親友入罪監禁,實在說不過去;也許有些可能是,為她無畏的義勇感動,或怕這位如此為真理堅定的表現,會作出更極端的行動,就更不值得了。無論如何,當時的希特勒和納粹,衡量利害之下,不得已作出稀有的讓步,把娜拉和她的親友們一同釋放了。他們離開德國,去了英國。
  在第二大戰期間,娜拉夫婦把他們的家,作為暫時的收容所,適時作發光的燈台,和建造在山上的城,接納從德國,挪威,和捷克等地私運出來孤苦的孩子們。
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軸心國失敗了,娜拉去德國出席過紐倫堡對納粹的審判(Nuremberg Trials ),後和泰德再度來到中國。由於娜拉精通中國語文和四五種方言;她並到過蒙古;由於她通曉當地語言,住過許多當地人家,所以能夠作有深度的傑出報道,就親身所到的地方,不僅是所歷並親眼所見的實況,更能夠認知他們的文化和感受;她見過許多政要名流,包括毛澤東,和麥克阿瑟,也深及平民百姓,所以不同於道聽途說,或閉門造車者可比。而為星期六晚郵,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)等著名報刊,繼續撰寫文章,當然是出色的真情實況的報道,受到讀者歡迎;而她所著述多種書籍和單行本,也經譯成不同的文字,流傳頗廣。
  1949年,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繼而韓戰爆發。娜拉到韓國和日本。她曾先後住過二十三個日本家庭作客。這勇敢的女記者,參與麥克阿瑟率軍趾高氣揚的登陸仁川,為身歷其事的六名記者之一;她並隨美軍前進,直抵鴨綠江岸中國邊界;及至中國志願軍反攻時,險些被俘,如果不是逃得夠快。她留在東方,得以報道麥帥被杜魯門免職,然後黯然消隱。
  在地球表面上多年漂泊,娜拉選擇與孤單為伴,與異國人民同住。有一項希奇的事,真理總是與艱險結伴同居;要採訪真理,必須赴艱蹈危;娜拉追隨危險,為的是見證真理。最後,還是從絢爛歸於平淡,娜拉與丈夫決定,還是去歐洲度其晚年。在那裏,泰德先她於1958年離世,享年逾七十。華娜拉到了古時曾被稱為“地之極”的西班牙,也就是聖經中的“他施”,定居在南部陽光海岸的Malaga地方,一直到1964年九月二十七日,走完她人生的旅程,安然逝世。

插圖:

  1. “Photo of a Lioness Drinking Water” by Dorota Semla (Pexels.com, accessed 10/2025)

(同載於聖經網 aboutbible.net

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

談天說地

品與位 ✍于中旻

談天說地

神旨與天志 ✍于中旻

談天說地

戒貪禁博 ✍于中旻

談天說地

雅各王和英文譯本聖經 ✍于中旻

捕光捉影

捕光捉影:春 Spring ✍郭端

藝文走廊

成功之道 ✍凌風

談天說地

野有知音 ✍于中旻

點點心靈

萬古常青 ✍余卓雄

談天說地

約基別:以色列的偉大母親 ✍史述